領導帶隊,調研小組走基層,化解安置房未辦證問題;創新工業用地供應新模式,助企紓困;規劃師“沉下去”,助力社區空間品質再提升。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的一些突出問題,領導班子帶頭落實調查研究“六個一”工作機制,堅持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38處調研點,全面開展“五進五問五促”專題調研,幫助基層老百姓、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扎實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江蘇首創“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服務模式
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更精細化地服務企業,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江蘇在全國首創了“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服務模式。
省自然資源廳權益處相關人員介紹,這種創新供應服務模式,就是在明確實行凈地供應標準化、建立供地準入指標體系的“標準地”基礎上,按照“政企互信+政企守信”契約原則,通過用地預申請、優化審批流程等方式,以“模塊化、集成式、可選擇”政府服務承諾清單為企業提供菜單式全流程服務,實現“交地即開工”。同時,集成組合運用地價、供地等支持政策,實行“帶條件”掛牌、定制高標準廠房、產業鏈供地等舉措,保障優先發展產業和重大項目落地。
相關人員表示,從政府層面來說,要保證出讓地塊已完成了相關的評估評價、場地平整等前期工作,高標準的凈地交付條件從源頭上保障了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在審批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做好“米其林大廚”,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協調各部門,簡化手續,縮短審批辦理時間,最快實現“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同時,根據項目類型不同,采取定制地服務,比如企業可以享受地價優惠、配建配套設施等。而企業則要遵循“雙信”協議書中承諾的包括投資強度、開竣工時間、畝均稅收等條件。
這樣的創新模式,幫助企業省時省力、節約成本。元氣森林(江蘇)飲料有限公司就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捷服務。該公司新建的華東運營項目是2022年蘇州市重點項目,該項目2022年1月26日開始掛牌,由于總部遠在北京,當時疫情期間業務聯系辦理不便,專班人員在了解需求和困難后,幫助企業詳細梳理任務清單,通過綠色通道為項目實施架起了“高速通道”。從成交到簽訂合同、繳納出讓金、權籍調查、繳納稅費、辦理交地、申請登記等,本來需跑多次的業務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變為僅跑一次,使項目順利落地開工。2022年6月28日該項目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目前辦公樓已經封頂,預計2023年10月竣工。
為促進各地深入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服務模式,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已于近日印發《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服務指南(試行)》,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助力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悉,2022年以來,“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精準高效保障全省1589個項目,用地面積13.7萬畝,投資額9960多億元。
化解未辦證問題,讓“安置房”成為“安心房”
老百姓拿到了安置房,但在不動產權證的辦證過程中,卻遇到了堵點、難點問題。為了全面推進拆遷安置房辦證問題整改,持續推進調研成果轉化、深化,省自然資源廳主要領導主動認領安置房未辦證這一民生難題,先后赴蘇州、常州、南通等地,走進基層社區,深入了解拆遷農戶安置等情況,詳細詢問不動產辦證過程中的堵點難點。
△張國梁廳長調研常州安置房辦證問題
在常州經濟開發區,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國梁來到政新花苑安置小區,詳細了解不動產辦證過程中的問題困難,對安置農戶反映的訴求需求,一律給予現場答復和推動實質性化解的明確承諾。
記者了解到,為化解安置房未辦證問題,江蘇各地也創新辦法,統籌推動安置房辦證工作。
南京市浦口區創新實行“以函代證”審批模式,以各職能部門確認的蓋章文件代替原許可材料正式文本,有效解決辦證過程中法定必要材料缺失問題,累計幫助約2.4萬套安置房達成安置戶個人辦理條件。
揚州市江都區政府印發《江都區解決安置房“難辦證”問題工作方案》,對8個安置區存在的用地手續、規劃驗收、竣工驗收不全等問題,確定解決路徑,并逐套建立不動產轉移登記發證管理銷號臺賬。
溧陽市各部門通力配合,采用“窗口前置、服務下沉、專人負責、就地發證”等服務模式,精簡辦證材料、優化辦證流程、壓縮登記時限,確保群眾安置房辦證即需即辦、應發盡發。
△南通市通州區工作人員為安置群眾上門服務
南通市通州區全面豐富“就近辦、屬地辦、柜外辦”等辦證模式,將登記服務延伸至安置小區,實現安置戶“足不出區”即可拿證,全區47個小區64637套安置房全部完成首次登記,登記完成率100%。
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持續緊盯主題教育調研中發現的安置房辦證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地方在實踐中的優秀經驗做法,加快研究新機制、新方案,加速解決安置房辦證“最后一公里”問題,切實把調研的“問題清單”變成工作的“成效清單”。
規劃師進社區,共建江蘇美好城市家園
社區15分鐘生活圈與市民息息相關,為了優化社區公共空間,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省自然資源廳開展了規劃師進社區活動,讓規劃師走進基層社區,共話幸福社區愿景,同繪美好生活藍圖。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空間規劃局相關人員介紹,近年來,江蘇一直在深化規劃師下鄉進基層活動,截至目前,全省市縣全覆蓋建立100余個下鄉服務工作站。為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突出人民至上,在踐行宗旨為民造福上走在前,不斷完善規劃服務制度,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對城市工作和美麗江蘇建設的決策部署,進一步開展規劃師進社區活動,指導各地設立社區規劃師工作站、建立健全社區規劃師聘用制度,引導規劃師深入基層社區,深度參與調查研究、規劃編制、規劃實施、評估反饋等各個環節,主動推動規劃服務由鄉村到城鄉全覆蓋,由單一的規劃編制環節到規劃編制實施反饋全流程,由短期參與到長期陪伴的轉變。
目前,南京、常州、蘇州、鹽城、宿遷等多地開展規劃師進社區活動,各縣區政府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因地制宜探索完善社區規劃師工作站、技術團隊基地化服務、總規劃師聘任、責任規劃師聘任等規劃服務模式,廣大規劃團隊及規劃師志愿者深入基層、扎根社區,助力基層規劃藍圖精準實施,促進城市內涵式發展。
據悉,2022年6月7日,南京市首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社區規劃師試點在鼓樓簽約落地。南京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3-5名規劃師組成了團隊,駐點鼓樓區回龍橋社區。規劃師們在社區開展了調研摸底,南京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還聯合南京市規劃資源局鼓樓分局舉行了首屆回龍橋·社區成長計劃創意設計大賽,集思廣益,一些設計優秀作品有望落地社區。
△規劃師在南京回龍橋社區開展調研 南京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供圖
2023年2月11日,鹽城市地區責任規劃師工作站揭牌,分級成立地區責任規劃師工作站,包括1個鹽城市級站與大豐區、亭湖區、鹽都區、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區級站,致力于打通規劃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深度服務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宿遷規劃師進社區揭牌儀式
2023年5月16日,宿遷市立足在中心城區構建“1+6”規劃師工作站服務模式,即市局設立“宿遷地區責任規劃師工作站”,宿豫區、宿城區、經開區、湖濱新區、洋河新區、蘇宿園區設立“規劃師進社區工作站”,實現中心城區“規劃師進社區”全覆蓋。
相關人員表示,省自然資源廳即將發布規劃師進社區倡議書,將規劃師進社區活動在全省鋪開。社區規劃師協同區縣、街道、社區,以規劃編制實施為抓手,積極探索扎根式、陪伴式、基地化服務模式,在提升空間品質、推進城市更新、構建社區生活圈等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化解基層難題,提升空間治理專業化水平,攜手共建美好城市家園。
現代快報+記者 趙丹丹
圖片來源:江蘇省自然資源廳提供
(校對 張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