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江蘇省中醫院以名醫、名科、名藥、名方“四名”特色優勢吸引著慕名而至的全國各地患者。據統計,2022年醫院全年門急診服務人次超過618萬人次,群眾對中醫藥需求的日益增多,對門診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深入臨床一線,開展“全面提升醫療質量、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調查研究,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患者滿意為目標,緊緊圍繞“以病人為中心”服務宗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聚焦群眾反映較多的難點、熱點、堵點、三長一短等現象,不斷增加服務內容,持續優化就診流程,讓廣大患者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成果帶來的惠及百姓的新風氣新變化。
服務做“加”法
江蘇省中醫院不少名醫大咖患者掛號都要“搶”,一號難“求”。為了緩解患者找專家看病難問題,醫院在原有基礎上采取增加每日專家坐診班次,從周一至周五每天均安排600多名副高以上專家坐診,堅持“???、專病、專家、專藥”“四?!碧厣?,讓患者診治更加精準有效。
醫院堅持開設周日門診、假日門診、夜門診、午間門診,方便上班族、外地患者、大中小學生就醫。如針對一些上班族對中醫非藥物療法的需求,針灸康復科開設夜門診專門為這類患者進行診療;門診一樓大廳設立午間方便門診,對需要復診續方,做相關檢查的患者,通過午間門診醫生提前開具,患者提前做好就診準備,盡量縮短就診時間,不影響平時上班。
醫院還開通多渠道掛號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省中App、自助機,實現診前預約,診中繳費候診,診后報告查詢的便捷服務,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形式多樣的醫療服務體驗。
近年來,外地患者比例逐年上升,超過40%,針對這一情況,醫院在門診一樓大廳開設“外地患者一站式服務中心”,旨在全方位服務于外地患者,讓外地患者充分享受高品質、高效率的醫療服務。如開啟綠色通道,協助外地患者解決就診問題,對當天沒有掛上專家號的患者,工作人員負責協調,或請專家加號或安排同科室同級別的專家進行診療,同時協助患者當天進行功能醫技檢查,幫助提前取藥,免費快遞中藥,免去外地患者看一次病有時需要反復異地往返的困擾,確保他們當日能夠掛上號、看上病,最大限度落實“讓患者少跑路”。此外,醫院還增加門診診室、開設“郵政藥房”、增設住院窗口、引進新設備等舉措來改善就醫體驗,服務患者。
流程做“減”法
醫技功能檢查是各大醫院的堵點問題,為了讓病人能夠盡早檢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消化內鏡中心將原來的無痛胃腸鏡預約六步驟減少到只要三步驟,病人掛過號,相關科室都可以開具檢查單,檢查心電圖后,就可以直接到消化內鏡中心預約檢查,減少了多科室排隊等候,縮短了就醫時間。此外,超聲檢查也做到了當天開具當天做,大大縮短就醫時間。
完善信息化讓病人少跑腿。隨著“互聯網+中醫智慧醫療”持續推進,醫院推出創新舉措,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就醫體驗感、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過去不少醫院對在外院拍攝的放射影像資料不認可,患者來院后還要重新再拍攝。近期,醫院啟用了“影像云”系統,醫生只要在自己的工作站里都能調閱患者在南京市其他醫院放射影像資料,減少了就醫時間;醫院放射科近期還將率先開啟無紙化預約,今后患者再也不需要拿著一大堆檢查單到處跑去預約檢查,病人只要一張導診單就可以掃碼預約掃碼檢查,讓病人少跑腿。近期,醫院還將通過優化“診前、診中、診后”的服務流程,統籌規劃服務功能,為患者提供便捷的、連續性的就診體驗,如完成包括檢驗檢查預約、線上/線下復診號預約、線上/線下MDT會診預約、咨詢類就診預約等,繼續推動互聯網診療,運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貫徹“以病人為中心”服務,不斷改善就醫體驗,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通訊員 馮瑤 現代快報+記者 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