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辦手續更方便了,有窗口服務人員手把手指導辦理報批手續,工程施工許可證還能分段辦理,整個建設周期一下子壓縮了2—3個月!”近日,泰州市天德湖奧特萊斯項目執行負責人呂海明激動地說。企業群眾辦事越來越便捷的背后,是泰州市在壓縮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周期、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等方面的持續用力。記者了解到,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泰州市把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貫穿主題教育始終,錨定“基層突出問題大起底”專題走訪發現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致力推動解決真問題、問題真解決。
市縣鄉三級聯動
573個工作組下基層找問題
據悉,從6月下旬開始,泰州市深入開展“基層突出問題大起底”專題走訪,組織黨員干部在普遍摸排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基礎上,起底群眾反映強烈、長期沒有解決、影響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以“先查起來”為第二批主題教育問題整改做好準備。
泰州市委組織部采取支部掛聯形式,分5個走訪工作組,到興化市戴窯鎮新花園村、窯東村等5個村開展專題走訪。各工作組通過集體座談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向黨員群眾代表了解情況,排查出16個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逐個提出解決建議。
為發現問題,泰州市組織鄉鎮(街道、園區)逐村逐巷、逐戶逐企開展“拉網式”走訪,摸排問題形成自查清單。同時,“自上而下”將上級信訪交辦件、“12345”登記問題提供給基層自查對照,確保問題大起底。在村級自查基礎上,將市縣兩級機關部門(單位)劃分為91個工作團,成立573個工作組,由團長單位牽頭,組織機關黨員干部通過入戶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下沉村(社區)開展調研式摸排,全面查找隱蔽型、遺漏型突出問題。
據了解,泰州市通過市縣鄉三級聯動、雙重排查,共梳理出群眾、企業急難愁盼問題4100多個。
細化問題清單
明確責任人推動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針對梳理出的問題交辦處理各個環節,泰州市建立核查對賬、問題直報、集中派單等程序,對突出問題進行二次梳理、二次把關,簡化優化派單流程,全力推動屬地、屬事單位做好處置工作。
首先,團長單位按城鄉建設、民生保障、農林水土等13類131項訴求,對走訪工作組排查發現的問題細化梳理,在此基礎上,與鄉鎮(街道、園區)專題核查對賬,確保問題無遺漏、無出入。此后,著眼提高問題歸口精準度和處置實效度,綜合群眾反映強烈程度等因素,通過預測后果推演分析,確定特別緊迫問題555個、比較緊迫問題1624個、一般問題2015個,并由團長單位結合工作實際,按市級機關、市(區)、鄉鎮(街道、園區)3個層級,提出建議辦理的責任單位,直接報泰州市委組織部審核。市委組織部對照“賬單”問題進行派單,對能夠馬上解決的,要求即查即改;對一時難以解決的,督促制訂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對不具備即查即改條件的,要求責任單位列入主題教育整改事項,積極推動突出問題的解決。
市委常委領銜“掛帥”
跨部門聯合“答題”
走訪聽民需,直面群眾關切。泰州由市領導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在摸清問題癥結、找準問題根子的基礎上,圍繞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提出切合實際、務實管用的對策措施,制訂可操作、可執行的工作方案。
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的10個突出問題,泰州由市委常委領銜“掛帥”,最大限度調集資源推動問題解決。
按照1名市委常委牽頭、1名關聯度最高的市政府領導參與、若干涉及部門相關負責人的模式組成攻堅團隊,針對首批10個突出問題,市委常委每人牽頭負責1—2個具體問題,推動住建、環保、教育、民政等23家部門參與,實現跨部門聯合“答題”。
泰州市還建立問題銷號機制,對照工作方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結合主題教育研討交流、現場辦公等方式推進落實,由牽頭市領導每月調度一次,確保各項舉措和工作任務按時保質完成。對根子在市縣層面的突出問題,建立基層點單、主題教育辦派單、參學單位接單、聯絡組驗單、群眾評單機制,以問題解決成效答好群眾答卷。
現代快報+記者 毛曉華
(校對 張靜超)